Quick Search


Tibetan singing bowl music,sound healing, remove negative energy.

528hz solfreggio music -  Attract Wealth and Abundance, Manifest Money and Increase Luck



 
Your forum announcement here!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Board | Post Free Ads Forum |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Directory | Best Free Advertising Methods | Advertising Forums > Other Methods of FREE Advertising > Online Classifieds Directory

Online Classifieds Directory Online Classifieds are an often over looked method of FREE Advertising and way of getting your brand name out there, but just ask around...they work, if you work them.

Reply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Display Modes
Old 06-17-2011, 08:12 AM   #1
tianxue5538
 
Posts: n/a
Default lisseur ghd|lisseur ghd|lisseur ghd

张凤英与老兵交谈 本组图片 实习生 吴廷 摄
小记者平旭与张凤英在收拾刚打来的鱼

  姓名:张凤英

  年龄:56岁

  身份:吉林省智障康复慈善农场负责人

  ■推荐理由

  曾经身价百万的生意人,在偏僻的盐碱地里开农场,10年辛勤汗水播洒,让200多老人安享晚年,18个 智力障碍人有了安身之地,聚集近50位抗美援朝老兵,共忆战友情深。

  ■人物语录

  “回农村这么多年,我低头走路啊,乡亲们都说:‘张凤英在城里混不下去,回农村种地,还整了一群傻子。 ’”

  “我最见不得人吃苦,第一次没事,第二次再看见,我要不把他接回来,我闹心,晚上连觉都睡 不着。”

  ■身边人评价

  丈夫杨有金:她这个人犟,她说的事必须做,不睡觉也要做。这么多年和这些孩子感情深了,她做什么,我也 不寻思了,为了孩子们有个家,干吧。

  儿子杨闯:打我记事起,我妈没给我洗过衣服,以前看她照顾那些老人和哥哥姐姐,我真嫉妒。现在,理解了 。

  农安县开安镇刘家乡有一片盐碱地,10年前,一个女人带了一群智障人在地里盖了房子住下来 。

  后来,人们都说,那里是个农场,专门接收智力有障碍的人,还有没人照顾的孤寡老人。10年里,盐碱地中 的房子越改越多,笑声越来越多,稻谷飘香,那个带着一群智障人拼命干活的女人叫张凤英,她的农场叫“吉林省 智障康复慈善农场”。

  这些年,她的农场养活了200多老人,18个智力有障碍的人,拥军大院里更是老兵们的天堂,近50位抗 美援朝老兵,在此共忆战友情深。

  ■张凤英

  现在我走到哪儿都能抬起头

  11月的农安,天很冷,沿着一条有些坑洼的水泥路一直走,在一大片盐碱地里,远远看到红旗飘扬,那里就 是张凤英的慈善农场。

  通往插红旗的地方,有一条铺着沙石的小路,路两侧是大片大片的稻田。走进大院,两排房子住满了人。几条 大狗看护院子。阳光很暖,有老人坐在院子里,眯着眼睛静静地坐着。

  院子的后面还有两排刚刚建完的房子,一个大鱼塘。剩下的就是一片水田地。刚到农场的小记者平旭跟张凤英 的儿子杨闯打了满满一盆鲫鱼。孩子说,地里有水泡子,砸开薄冰,下面就有鱼。农场里的智障人看着满盆子鱼不 以为然,“常吃。”盐碱地里的水塘,野生鱼遍地,拿了土笼去打,人吃不了的喂鸡。

  张凤英的丈夫杨有金说,10年了,盐碱地终于开垦出来,水稻、苞米种上,门口的零星地块种菜,现在吃不 了地吃。头发有些乱的张凤英站在院子里,笑着问:“好看不?现在我走到哪儿都能抬起头了,那几年人都说,张 凤英在城里混不下去了,回农村种地,ghd hot pink,还整了一群傻子。现在好了,地开出来,我的傻儿子们身体好,心情好,还有啥不知足的?”说完,她憨憨地笑 了。

  “孩子,跟姨走吧”

  张凤英老家农安县桦家桥,做农场的这片盐碱地是她小时候经常挖野菜的地方,风吹过,芦苇摇曳,排浪般倒 向远方。15岁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要照顾九个孩子,吃尽了苦头。

  丈夫杨有金家和她家前后院,大她两岁。杨有金从小就知道,张凤英犟,她认准的事就得做。1997年,两 口子做煤炭生意,挣了不少钱。后来被骗走了2/3资金。张凤英心凉了,她退出生意场,开敬老院。后来,送来的老人多,没钱缴费的老人也多了。

  有一次,她去市场买菜,看到一个男孩,坐在市场一角,浑身脏得不像样。商户说:“大姐,lisseur ghd,你心好,你把他接走吧。”第一次,张凤英没动。第二次她又在市场看到了这个男孩,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 孩子,跟姨走吧。”带回家的这个智障少年,就是智障人杨幸福。大冬天,从他身上脱下的棉裤直挺挺地立在地上 ,全是硬邦邦的尿。

  ■丈夫

  “看她干活儿累那样,心疼”

  收了第一个傻儿子,又收了第二个,短短两年,傻儿子收了仨。

  老人多了、智障的傻儿子多了,钱不够花,张凤英决定买片地,“自己种的比买的便宜,我还能多养几个老人 。”

  2000年,那块盐碱地里,一天工夫立起一座简易房,插上一面红旗,张凤英把家就安在那。杨有金说,农 场刚开那阵儿,白花花的一片,坑连着坑,草连着草。他扛着镐,一片片开垦,“我打一开始就不支持她整这个农 场,可你看她干活儿累那样,心疼。”

  张凤英干活有个特点,她半夜一点多爬起来干,干到天大亮,再伺候老人。这样的生活方式,她忙碌而疲惫。 杨有金开地,身上穿的破衣裳全是泥,手上老茧摞摞,头发长了也没时间剪。

  慢慢的地开多了,老人们有吃有喝,两口子也累得不像样了。带过来的智障孩子做最简单的工作,大夏天手里 有一个西瓜也要跑着送给两口子,自己绝不先吃。

  时间久了,杨有金跟这群傻儿子也有了感情,他虽然一直不理解为啥媳妇把钱都投在了没回报的农场中,可是 他舍不得抛下这些傻儿子,舍不得媳妇一个人挨累,他一直在身后默默支持着。

  现在,这个农场里除了智障孩子还有一些没有人照顾的孤寡老人。

  ■儿子

  当兵生活,让他理解了妈妈

  刚开农场那阵儿,儿子杨闯还小,每天看着爸妈不停地忙着照顾别人,心里真嫉妒,“他们俩浑身就像有使不 完的劲儿,可全用在了别人身上。”杨家五个孩子,全是大姐照顾,杨闯努力想,也想不起来妈妈为他洗过一件衣 服。“我们的衣服全是大姐洗。”

  上初中,同学都笑话他有“傻哥哥”“傻姐姐”。他跟别人吵:“他们又不是我妈生的。”后来,他去当兵。 远离家乡,小伙子半夜常常偷偷哭,“想我妈,一看表一点多,就知道我妈又爬起来,到地里干活, 心疼。”

  当兵生活,让他一下理解了妈妈的行为,也忽然间更依赖妈妈,每次回家,他都把别人不穿的衣服大包大包地 扛回家,给那些傻哥哥们穿。到了吃饭时挨屋找,等农场的人都吃完了,自己才吃上饭。

  ■抗美援朝老兵

  没有她,这辈子见不到战友

  看不得别人受苦的张凤英,一直有个想法,她想把能找到的抗美援朝老兵全找到,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农场里。 为啥一定要找这些老兵?原来,小时候,张凤英家附近有位老兵邻居,有空就给孩子们讲抗美援朝战争,说起战场 上,血没过脚面,人活活冻死,还是小姑娘的她哭了一次又一次,那时她就想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善 待他们。

  2008年,她建立拥军大院,一户户找,去看那些老人,走访了两个多月,找到了20多位抗 美援朝老兵。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出国作战60周年,80多岁的老兵们有个愿望,他们想去北京旅游。听说老人们的想法 ,张凤英开始到处筹钱。

  这些年,身上的钱全投到了农场的地里。家里用钱一直是五个孩子凑。这回孩子们又给妈妈凑了 两万块。

  这两个月,她一直在琢磨北京的行程。有一个基金会来农场考察了两次,知道这事,回到了北京,给张凤英汇 了5万,她才知道这个基金会是“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负责人不停叮嘱她:“这些年麻烦儿女的太多了,不要 再让孩子们操心了。”

  现在,老兵们准备好了,11月10日,13位身体强健的老兵一起游北京。

  他们说:“没有张凤英,这辈子也去不了北京,没有她,这辈子也不会战友相见。”

  ■陌生人

  在新加坡生活他捐款5000元

  “大姐,回国我去看你!”

  这些年始终如一地对待老人,善待老兵,呵护无人照顾的智障“儿子”,张凤英的事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媒体 记者采访。10月的一天晚上11点,张凤英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大姐,你真了不起,我从电视上 看到你的事迹,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说他姓张,现在在新加坡生活,一定要给那些智障人士捐款。第二天, 他汇来了5000块钱。他说:“大姐,回国我去看你!”

  这些年,张凤英照顾的智障人里,有人偷了农场的东西卖,再也没回来。她收养的“锁链女”把家里玻璃砸了 一茬又一茬,可她从来没有怨言。知道她的事迹,不断有人把这样的孩子或老人送到农场来,张凤英 没拒绝,coach store,“我就是想给他们一个家。有力气就去做。一直到干不动那天。”

  ■小记者采访

  等我念完书了,我也来帮你管理

  平旭 农安县谭家屯小学六年级学生。

  14岁的平旭,很喜欢这个看上去有些乱的农场,喜欢说话磕巴的“二哥”杨幸福。喜欢当他是儿子的叔叔杨 闯,对这个整天忙着干活的奶奶,他有点怕,更多的是不理解。

  “奶奶,二哥什么时候来的啊?”

  “奶奶,你的电话为啥总是响个不停啊?”

  “奶奶,你不怕他们把农场的东西都偷走吗?”

  “奶奶,我能一直在这吗?”

  采访过程中,他一直问个不停,这个走起路来一阵风,做起事来响当当的奶奶,真的让小小的他很难理解。最 让他不能理解的是,“奶奶你为啥不在市里,要来农村呢?市里生活多好啊!农村多苦啊!”

  整个采访结束时,平旭说:“奶奶,你收留了这么多人,等我念完书了,我也来,我帮你管理,你能收下我吗 ?”

  张凤英眼睛一亮,“你是最聪明的,说好了,学好了要回农场帮奶奶啊!”

  本报记者 金凯
  Reply With Quote

Sponsored Links
Reply


Thread Tools Search this Thread
Search this Thread:

Advanced Search
Display Modes

Posting Rules
You may not post new threads
You may not post replies
You may not post attachments
You may not edit your posts

vB code is On
Smilies are On
[IMG] code is On
HTML code is Off


All times are GMT. The time now is 02:53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Version 3.6.4
Copyright ©2000 - 2024,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Free Advertising Forums | Free Advertising Message Boards | Post Free Ads Forum